发布时间: 2022-09-29 发布者:
塔山是关内外交通的咽喉,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明朝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为了防范蒙古少数民族不断骚扰,加强辽东防御,于曹庄、汤池之北置宁远卫(今兴城),统五千户所。又于城东五十里塔山,别置中左千户所。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建塔山城,当时城周围三里一百八十四步,高二丈五尺,设三座城门,南为海宁门,西为安平门,东为义仓门。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重修塔山城,在原基础上加高三尺。清兵入关的几个决定性战役在此进行。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四月初八,清兵列红衣炮于塔山城西,攻毁城垣二十余丈。四月二十二杏山失守后,皇太极命毁松山、杏山、塔山三城,至今城遗基可寻。
1948年10月10日,塔山阻击战打响,我中国人民解放军4纵、11纵、独立4师、6师在塔山地区阻击锦西、葫芦岛增援锦州的国民党军队。经过六天六夜的浴血奋战,战胜了拥有现代化装备的国民党优势兵力,歼敌7000多人,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劣胜强的光辉战例。塔山阻击战在保证我军功占锦州,乃至配合辽西歼敌取得整个辽沈战役胜利的关键作用。
陵园建在高为41.8米土山上,占地面积8188平方米。塔身建在最高处,用白色花岗岩砌成的方柱体,正面突出部分是浮雕,图案为大瓣玫瑰花用宽带束成的花环,象征着光荣永远属于为中国解放事业而牺牲的烈士。塔身左右上部,各有一组五角星和三面旗帜的浮雕,塔顶四周有祥云纹浮雕。塔身正面题字为“塔山阻击战革命烈士永垂不朽”,1984年12月24日,由原东北人民解放军总部副政委陈云同志题写。背面塔座镶嵌锦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敬立的铜制碑文,正楷阴刻500余字。塔下南面是-广场,台阶顺山势铺设,大门南向,门里东侧是陈列馆,仿古式,琉璃瓦顶,瓷砖贴面,馆门朝西有前廊,馆内陈列有雕像、锦旗、奖章、图表、照片等珍贵文物。西侧与陈列馆对峙是陵园管理处办公室,北京平建筑,门朝东有前廊。塔后是1998年新建成的将军墓,东三座,西二座,分别埋葬着吴克华、胡奇才、江燮元、李福泽、焦玉山五位将军。将军墓后正中立着屏风式石碑,黑色大里石碑身上刻着国家军委副主席-题写的“塔山英烈万古流芳”,碑身后面刻着按姓氏笔划排列的741位英烈名录,碑后是用花岗岩石砌成的圆形墓,周围是用草白玉雕成围栏。山坡周围松柏常青,陪伴英烈们永存。西山坡脚下还有一座歇山牌楼式正门。
塔山阻击战被国际军事专家公认的著名的阵地防御战成功战例。英烈们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在塔山进行的艰苦卓绝、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将永远鼓舞我们胜利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