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湖北 > 武汉 > 武昌区 

胜像宝塔想去 去过

发布时间: 2022-09-29    发布者:

胜像宝塔

胜像宝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胜像宝塔又称宝像塔,因其色白又称白塔。原在武汉市武昌蛇山西首黄鹤楼故址前的黄鹄矶头,

  1955年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时,拆迁至蛇山西部、京广铁路跨线桥旁。1984年迁入黄鹤楼公园西大门人口处内。位于黄鹤楼正前方约159米、白云阁以西433米处,胜像宝塔塔高9.36米,座宽5.68米,采用外石内砖方式砌筑,以石砌为主,内部塔室使用了少量的砖。是黄鹤楼故址建筑群保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单体建筑。1956年被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胜像宝塔修建于元代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为威顺王宽彻普化太子建,是用于供奉舍利和安藏佛教法物的喇嘛塔。由于它的外形轮廓酷似灯笼,又有三国时诸葛亮在此燃灯为关羽水军导航的传说,曾被误封“孔明灯”的称号。因为该塔分地、水、火、风、空5轮,故也称五轮塔。有时还被称为大菩提佛塔。以上名称和建筑年代,在清嘉庆陈诗等撰《湖北通志》、同治胡凤丹著《黄鹄山志》和《寰宇访碑录》上都有记载。

  原址塔周围有护栏,南向曾有一石牌坊,匾额上横书“胜像宝塔”4字,每字径6寸见宽,上款题“威顺王太子建”,下款为“大元至正三年”。按元史列传,威顺王为忽必烈之孙。据载,元世祖原本把鄂(武昌)汉(汉阳)之地封给他的第九子脱欢。因脱欢征南无功,元世祖发誓父子不再相见,把脱欢改封到扬州。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泰定帝铁木耳将鄂汉之地封给了脱欢之子宽彻普化,并授封其为威顺王,镇守武昌。威顺王有报恩奴、接待奴、佛家奴和和尚4子,报恩奴等3人俱死于与徐寿辉的战事中,和尚封义王。匾额题太子而不署名,未知孰为威顺王嫡子,史传及宗室系表俱无明文。

  据旧志记载,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塔下墙裂寸许,有烟腾出。石牌坊因清末新军修炮楼而拆毁。明清两代,此塔与黄鹤楼均立于蛇山旧城墙上,塔楼并存,相映成趣。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黄鹤楼遭火灾焚毁,但塔仍存。

  1955年在拆迁时,发现塔的南面有石坊门柱础;塔内部为中空式,没有地宫。在封闭的塔心内发现一个雕刻精致的石幢,高1米余,下为圆座,幢身为八角形,顶部刻有各种莲花装饰。塔室内还发现一个瓶盖密封的铜宝瓶,摇动时瓶内沙沙作响,瓶底为凹形,平面刻双勾字两行,内容为:“洪武二十七年岁在甲戍九月乙卯谨志”,瓶腹刻有“如来宝塔,奉安舍利。国宁民安,永承佛庇”。由此可见,瓶内装的是“佛”的骨灰。此塔的密封室于明洪武二十七年九月十八日(公元1394年10月13日)前曾经被打开过或进行过修复。

  胜像宝塔的塔体内收外展、遒健自然,整体造型由基座向上逐渐收缩,尺度愈缩愈小,其轮廓线条大体呈三角形,看上去虽然不大,但庄重持稳,具有浓厚的端庄美。塔的外观分作座、瓶、相轮、伞盖、宝顶5部分。宝顶为合金材料制成。

  胜像宝塔是西藏佛教密宗的佛塔,也是佛教从印度传人中国最初的塔型,译名“宰堵波”(梵文Stopa),故又称喇嘛塔。藏传佛教的萨迦派在元代被尊崇为国教,随着元人政治势力传人内地,这种塔型也传人内地。

  北京阜城门内的妙应寺塔是元代全国最有代表性的密宗佛塔,而胜像宝塔的式样与它基本相同。

网友评论
旅游攻略
附近景点

用微信扫一扫

旅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