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2-09-13 发布者:
三海岩
三海岩于灵山县灵山中学校园内,由于景观优美被誉为“粤西胜景”。岩名三海景堪奇,石磔分开月钱龟,阴翳凉峒避酷暑,流丹飞阁竞芳姿。能诗游客寻无侣,如水时光住有期,福地洞天供你写,灵山第一莫相疑。
三海岩与六峰山百米之隔。三海岩前后贯通,南北深60米,高30多米,东西宽45米,分为三:东为月岩,中为龟岩,西为钱岩,取沦海三变之意,故名“三海岩”。北部有一亭与六峰山相照,故有“灵岩出路通三海,此地攀登上六峰”之说。岩洞口刻有“洞天福地”、“惟此为灵”、“灵山第一”摩崖石刻。洞内冬暖夏凉,有“六月无三伏,一朝有四时”、“避暑胜地”之称。
今洞内保存有北宋至民国约九百年间的石刻一百四十余幅,大部分保存基本完好。这些石刻有诗、赋、纪事、题字、题名等。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及山川风物,反映了北宋以来各个时期的社会风豸和精神生活,不少作品抒发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这些作品分别用不同大小的楷、行、草、隶、篆等字体书刻,有较高的书法艺术。有的相当精巧。这些石刻的诗文及书法作者多是地方文人及地方官司员,也有如得松、陶弼等外来达官名人。由于三海岩摩崖石刻年代连续,刻幅密集,诗文书法俱佳,并与自然景观相映生辉,因而历来深受人们喜爱,从而使三海岩成为游览胜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于1994年公布三海岩摩崖石刻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三海风云
三海岩在六峰山西侧,由龟岩、钱岩、月岩三个洞组成,又取沧海桑田三变之意,故名。洞府高大宽敞,可容数千人。洞中钟乳倒垂,落泉淅沥,凉风习习,幽异诡谲。洞外阳气开朗,令人心旷神怡。明人李符清赞曰:"游尽中原名胜地,那知仙境在乡园!"现存各种石刻、石碑140块,其中有岳飞之子岳霖《过灵山述怀》一诗的摩崖石刻。与三海岩相毗邻的左右各有一峰:左为花石山,上有恩胜岩观音寺,是灵山最闻名的佛教寺庙之一。右为翠壁峰,上有穿镜岩(又称半月岩、通天岩),民国28年11月,蔡廷锴率二十六集团军进驻灵山,司令部就设在此处,民国29年9月在穿镜岩上题刻“振旅岩疆”四字,石刻高212厘米,宽77厘米,直行楷书,前款为“民国二十九年抗日驻军于此”,后款为“蔡廷锴书”。
灵山三海岩,位于六峰山西侧的灵山中学校园内,它由龟岩、钱岩、月岩三个洞组成,又取沧海桑田三变之意,故名。洞外青翠明朗,幽静怡然,有“足音亭”、“海岩亭”。洞府高大宽敞,可容数千人,洞中钟乳倒垂,落泉淋沥,凉风习习,幽异诡谲,“六月无三伏,一朝有四时”
正是这里的写真。三海岩自古就被誉为“粤西胜境”,明人李符清赞曰:“游尽中原名胜地,那知仙境在乡园!”最主要的是洞内存有历代文人骚客在洞壁、洞顶留下的140多块铁笔银钩的摩岩石刻,形式有诗、赋、纪事、纪游、题名等文体和楷、行、草、隶、篆等书体,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山川风物,其中不乏精美之作,有着极其重要的考古价值和历史价值,被列为广西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愧对诛霸真勇士——灵山穿镜岩慨古
翠峰洞岩是何由?许是壮士动矢矛,神勇威力惊天地,故使穿镜人间留。能征善战霹雳手,为帅主军忾同仇。保家卫国誓马革,逃命长官脚滑油,未战先溃几千里,风声鹤唳无法收;未园决胜岩疆梦,壁上徒书振旅忧。愧对诛霸真勇士,面对山河倍觉羞。前事后师史作镜,爱国-何日酬?
穿镜岩在灵城西约一公里处的翠壁峰半山腰上。与三海岩紧挨相连。位于灵山县灵城西灵山中学内。该学校后部有一座高近百米的石灰岩质石山,穿镜岩洞即位于其三分之二高处的山腰上。该洞穿山透壁,空洞椭圆如镜,是以得名。洞口悬崖遮挡,敌机轰炸无法命中,实为一个有效防空的天然安全屏障。洞口上方刻有“小崆峒”三字。穿镜岩洞高约七米,宽十七、八米,深十米许。远远望去好象高悬在石壁上的一面大镜子,晶明透亮,故名镜岩。
传说古时候,一个见义勇为的好汉击死当地一大恶霸,被官兵围捕,他日夜兼程逃跑,当他走到灵山县城西南驿道上,追兵步步逼近,从四方八面围过来,他沉着冷静,插矛以地,拉弓搭箭,一声怒吼向矗立在前面的石山射去,轰隆一声,地动山摇,一块大石腾空飞去,落在横州江心,翠壁峰山腰上便出现了大洞穴,洞呈现椭圆形,留下天镜在人间。
抗日期间,蔡廷楷率领国民第二十六集团军,在三海岩驻军后便上穿镜岩,持刀振军威,并在周围山头筑碉堡挖战壕,拟与日寇在此决一死战,只恨坐镇灵山的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吴奇伟在日寇到来之前已怆惶逃跑,大军被逼撤退,蔡壮志未酬,万分愤慨。